横琴新区综合管廊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综合管廊中规模最大、管线种类最齐全、覆盖面积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综合管廊,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稳步推进提供了成功范例,该项目荣获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全长33.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内部铺设给水管、电力电缆、通信管、中水管、冷凝水管、真空垃圾管共六种管线,为横琴新区节约出约40公顷的城市建设用地,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仅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为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管理规范化运行,横琴新区大力推行“五大率先”,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率先进行综合管廊建管经验探索
横琴新区综合管廊建设起步早,在2009年横琴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标准建设要求,横琴新区在一年财政收入只有约4000万元的条件下,决定投资约20亿元开展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并于2013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自建成至今,共接待国家领导、各部委、各城市领导和国内外专业人士、新闻媒体等参观考察近3万人次。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全国开展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点。横琴综合管廊率先为全国综合管廊的建设进行了经验探索。
率先探索成立专业化管理运营公司
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横琴新区国有全资下属单位,是“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产业联盟”的发起成立成员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也是目前联盟成员中唯一一家专业的管廊运营管理单位。通过“公司化运营,物业式管理”的运营管理模式,承担着横琴综合管廊建经营管理和日常运营维护重任。
率先探索编制综合管廊管理制度
为推进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良性循环发展,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编写国家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主持的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指南及规划,率先研究,编制了横琴新区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方案,并制定了2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使横琴新区城市管理正式告别传统市政管线分线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综合管廊物业管理新模式。
率先探索综合管廊立法
2016年2月,以横琴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模式为基础,珠海出台了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以法治思维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破解城市病,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助力创新型开放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建设。
率先探索新技术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管廊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管廊管理单位与国家“千人计划”、专业光电技术公司、吉林大学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产学研基地”,主要研究在综合管廊在恶劣条件下适用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应用。目前,横琴综合管廊内已安装“光纤温度传感”、“光纤气体检测”、“光纤结构健康监测”、“光纤震动防入侵”、“光纤液位传感”五大系统,正在部署安装“光纤声音传感”,正在研究“嗅觉”的实现。新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实现“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智能监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运营”,使横琴综合管廊成为全国的运营标杆。
转载请注明来自珠海大横琴城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