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横琴城资公司
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
受大横琴公司委派,他驻扎阳江
3年间克服重重困难
全心全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竭力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建设村庄
为贫困户撑起一个又一个希望的蓝天
成为贫困村庄名副其实的
“致富引路人”
他的事迹被阳江日报刊发
引发无数人点赞
他便是扶贫干部——杨舜
3年来,从无到有,杨舜与扶贫工作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给阳西县织篢镇胶庠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完成电网升级改造,14条村道硬底化建设,危房改造等;再是建设牛大力种植、光伏发电、南药种植、黑山羊养殖等县镇统筹项目,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4697元,比帮扶前提高了200%以上。
2016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珠海也开始了第二轮对口帮扶阳江,当年4月,杨舜就风尘仆仆来到胶庠村。该村位于织篢镇西南部,贫困户有73户140人,有劳动能力的仅94人。这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农户缺乏资金和技术,缺乏致富创新的思想,劳动积极性低。
帮扶工作千头万绪,要打开局面得先找到落脚点。驻村初期,杨舜充分利用走村入户调查的时间,了解当地的资源条件,他还带着扶贫组员和村干部商讨了40多个方案,最后选定了牛大力种植项目。“相比起其他农作物,种植牛大力的风险小,易打理,市场较广,收益可观。”杨舜介绍,横琴新区自筹资金150万元入股牛大力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增收2100元。陈茂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今年60岁的陈茂告诉记者,他没有妻子儿女,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家徒四壁,生活艰难。杨舜和工作组多次走进他家,嘘寒问暖,还帮助他完成了危房改造。
去年,陈茂主动提出想利用自己丢荒的田地自种牛大力。杨舜知道后欣喜不已,立即与他详细筹划相关细节,经过协调沟通,一家程村牛大力公司答应给予种苗支持,另外,乡贤李超也主动出钱请人开来挖掘机,免费帮他把丢荒多年的6.5亩土地进行翻整。
杨舜协助陈茂量地种牛大力
如今,陈茂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去年年末,他在扶贫产业上,分得了9000多元的红利。“精准扶贫工作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号召,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的支持,才能真正帮助到这些贫困户。”杨舜说。
消除精神贫困才是真脱贫
贫困家庭的贫因各有不同,扶贫不是给点钱,种点农作物,就能富起来。扶贫关键在扶志,只有完善造血功能,才是真脱贫。
贫困户陈允家境贫困,生活压力大,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信任他人,经常表现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在一次摸底确认会上,杨舜提议将他列入扶贫对象,却出现不少反对声音。
精准扶贫做的就是“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杨舜对反对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大家才渐渐认同。为了扶起陈允的“志”,杨舜一次又一次走进他家,以实际行动帮他解决一桩又一桩困难:帮他的孩子申请贫困助学补助金、协助他进行危房改造、引导他入股牛大力项目以及光伏项目……
在杨舜的帮助下,陈允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去年还获得2万多元分红。如今的陈允总是面带笑容,见到村里人会主动打招呼,生活有了奔头,人也变得勤快多了。
如今陈允在村里做起了建筑工作
一人一狗相伴扶贫路
“到了晚上周围黑灯瞎火,方圆一公里都没有村民居住。”杨舜住在紧挨325国道边的胶庠村旧村委会办公楼,房子破旧简陋,房间只有一床、一桌和一卧椅,面积不足十平方米。杨舜就在这里,住了3年。
单位的领导曾劝说他到县城住,但他认为住在村委会更方便和村民沟通和开展工作,遂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简陋的住所
在杨舜驻村的第2个月,他的妻子阿娟过来探望他。当发现丈夫住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阿娟很心酸,她不放心丈夫的安全,当晚就决定把家里的“小秋”带来给丈夫做伴。
小秋是一条猎犬,温顺聪明,能听懂人说话,见到陌生人也不会乱吠。杨舜养了它10多年,感情深厚,待它像家人一般。当月第二个周末,小秋被带到了胶庠村。白天,小秋陪着杨舜一起翻山越岭,走村串巷,入户调查;晚上,杨舜在办公室建档立卡、撰写报告,小秋就蹲在一旁,静静待着。
小秋静静地陪伴杨舜
有时遇到杨舜到县里办事或出差时,只要放好狗粮和水,它便会乖巧地等着主人回来。 小秋的到来,让杨舜多了一份家人般的温情。它陪伴杨舜在扶贫路上走过了一个个忙碌的春夏秋冬,可惜在去年12月,杨舜带小秋去县城时,一没留意,小秋竟意外走丢了。
虽然这件事让杨舜很伤心,但在这片付出无数努力和汗水的土地上,他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幸福感和人生意义。
杨舜向记者介绍村里新建的篮球场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是最吃劲的时候
我市共有804名扶贫干部
奋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
他们在扶贫道路上发挥着“头雁”作用
在工作中积极作为、勇于创新
用岁月书写人生芳华
日夜坚守
只为百姓脸上那抹幸福的微笑
而大横琴城资公司的杨舜
便是当中普通的一员……
帮扶工作千头万绪,要打开局面得先找到落脚点。驻村初期,杨舜充分利用走村入户调查的时间,了解当地的资源条件,他还带着扶贫组员和村干部商讨了40多个方案,最后选定了牛大力种植项目。“相比起其他农作物,种植牛大力的风险小,易打理,市场较广,收益可观。”杨舜介绍,横琴新区自筹资金150万元入股牛大力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增收2100元。陈茂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珠海大横琴城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