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English

城资一线|国门有我,请祖国放心!

发布时间:2020-02-05 13:39:00阅读:评论:0

守国门 战疫情

聚力量·聚人心

筑健康防线 保万家平安

严防死守 · 我们不退!

和往年春节一样

无数口岸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

坚守岗位,成就“大家”

不一样的是

今年的春节的确有些“特殊”

如何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防控疫情?

如何在确保旅客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旅客的顺利便捷出行?

如何在提供悉心服务的同时做好员工的自我防护?

这是对“24小时不打烊”的

横琴口岸服务团队的巨大考验

而他们

也用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口岸精神”

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大家放心,我一直在

张梅,大横琴城资横琴口岸物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从2014年入职以来就驻扎在横琴口岸,属于最早一批入驻横琴口岸的工作人员,见证了口岸成长历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

右一:张梅

1月16日至21日,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日渐增加,19日至21日日通关量接近5万人次,口岸一度繁忙。

22日起通关人数虽开始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疫情防控压力的持续加大,口岸服务团队不仅要做好自身防护,还要加强口岸的清洁、消杀力度,公共区域每小时进行一次消毒,每天进行两次消杀。

图片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在口岸辖区内投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除了要对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进行健康申报登记外,横琴口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对湖北籍及经过疫区的出入境旅客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并由保安随车护送到横琴新区指定的酒店进行隔离期观察。因每日要面对大量的旅客、外来人员,甚至直接与可疑病例接触,一线工作人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张梅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横琴口岸物业服务团队以年轻人居多,担心疫情期间大家压力太大,张梅除了平日里多为大家做心理疏导,给大家发放防护用品,进行相关防护知识培训与提醒外,更是以身作则,坚守在第一线。从春节前至今,张梅已连续在口岸“连轴转”半个月以上,对于近10年没有在节假日回家的张梅来说,24小时随时待命早已成为习惯,凌晨1点多、3点多接到工作电话也是常有的事。在口岸人眼中,张梅俨然成了大家心中的“女超人”

为应对人流高峰,张梅组织团队成员从新口岸拉来许多胶马

“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我们横琴口岸的小伙伴们”。张梅提起横琴口岸团队,满是感动与自豪。对团队的这份牵挂与用心,让张梅成为了团队的主心骨,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妈妈”。

“张妈妈,你不在,我们心里没底”。“张妈妈,刚才有旅客发烧了,怎么办?”每当这个时候,张梅少不了要安慰、指导同事们,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放心不下”,这些日常微小却温情的点点滴滴,让张梅更加坚定了要关心、培养团队成员,与团队共成长,守护好“国门”,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

 

离开口岸几天,很不习惯

横琴口岸物业服务中心的项目副经理刘进已经连续12年没有回老家过年,难得今年春节时回一趟贵州老家,还赶上老家下大雪,断电断网了两天。刘进2014年来到口岸工作,对于这位资深的口岸人来说,离开口岸的这几天还真不习惯,在断网的日子里,他过一段时间就忍不住看一下手机,习惯性地看看前几天口岸同事们发在群里的消息、照片,了解口岸的通关情况和同事们的近况。虽在休假期间,人在老家,刘进心里仍记挂着口岸的兄弟姐妹们。

作为口岸的“第二梯队”,在提醒家人注意做好自我防护,保重身体后,刘进于2月2日也回到横琴口岸上班了。

右一:刘进

“这段时间很特殊,坚持在一线的兄弟姐妹们都辛苦了,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坚持下去!”“很多人为口岸付出了很多,团队里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在口岸待了3-5年。”

说到印象深刻的员工,刘进忍不住说起了横琴口岸的客服主管——陈磊,“遇到特殊时期,他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8点多下班,有时候甚至通宵,连续工作三四十个小时,哪里最辛苦哪里就能看到他,像新横琴口岸的物业前期入驻、台风天时的检查防御时他都非常尽心。” ,“再比如我们的巡查员陈鹏昊,这个小伙子腿脚快,反应敏捷,很快就能把现场情况了解清楚,进行汇报.......”在刘进心里,横琴口岸服务团队中勤勤勉勉、尽心尽力的同事实在太多了,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的呢。

一名祖籍湖北的旅客来到出境大厅欲出境前往澳门,刘进及口岸的工作人员配合查验单位了解旅客信息。

 

心系旅客 获旅客感谢

客服班长陶世纲是不少口岸同事眼中的榜样。疫情期间,他主要负责现场疏导旅客,对湖北籍及经过疫区的出入境旅客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并配合安防同事将旅客送往指定酒店进行隔离。期间,难免会遇到旅客不太理解、害怕隔离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陶世纲与同事总会耐心跟旅客进行沟通、安抚旅客情绪。

指引旅客填写入境健康表

长期接触大量旅客及可疑病例,一开始,陶世纲心里也会有点怕,但看到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奋斗在一线,渐渐地,也觉得没那么怕了,“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就是硬着头皮也要上!”陶世纲坚定地说道。

120工作人员到囗岸接发热病人到医院

今年春节期间正值客流高峰,心急的旅客容易忙中出错。来自广州的祖先生和女儿一道,提着不少行李经横琴口岸前往澳门,却在回程时不慎将背包落在澳门开往关口的接驳车上,直到回到广州时才发现背包遗失,想到包内有不少纪念品及女儿的照片,有着珍贵的纪念意义,祖先生急忙上网查找横琴口岸服务中心的热线电话并进行拨打,在接到祖先生的电话后,陶世纲和其他同事迅速联系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及澳门岐关车站,经过多方沟通后,最终成功帮助失主取回遗失的背包。“人海茫茫,我以为背包丢了就找不到了,没想到还能找回,太感谢你们了!”专程从广州赶回来取背包的祖先生激动地说道。“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送走失主后,陶世纲又忙碌在了熙来攘往的通关大队中。

帮助旅客找到遗失的物品,由海关现场查验确认。

在陶世纲看来,旅客忘拿行李的现象,在口岸其实很常见,微不足道。但在我们看来,这些看似普通、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就能温暖一位旅客的旅程。

 

哪里缺人,就往哪里补

梁燕珊是一个年轻的95后,她的岗位名称虽是人事专员,但口岸毕竟是“国门”,与一般企业的人事专员不同,梁燕珊不单单做人事工作,还要进行资料整理、现场巡查、指引、接听电话等工作,客流量多的时候,口岸上下全员出动,梁燕珊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机动人员,哪个岗位缺人就往哪里补。从1月19号到2月3日,梁燕珊只休息了一天。因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旅客,以梁燕珊为代表的口岸服务团队无疑也成为了“高危团队”,担心发生意外感染,也为了方便正常工作,梁燕珊虽是珠海本地人,但除了大年三十回家吃年夜饭外,其他时间段还没有回过家。

右三:梁燕珊

刚开始梁燕珊也会胆怯,还开玩笑说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想到有那么多口岸的同事陪着,她也就安心了不少。“我们的‘定海神针’——张经理也一直在,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物业行业,口岸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包括在待人处事、处理事情的时效性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个2019年5月加入口岸团队的小姑娘乐观地说道。

 

每一位同事都如此认真负责我并不孤单

“每年过年口岸都特别忙,但是今年真的不一样”。2016年入职横琴口岸服务团队的25岁珠海小伙吴俊熙说道。虽然离家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但吴俊熙在今年春节期间从未踏上回家团聚的路途。身为客服助理的他如今正奋战在横琴口岸“防疫的第一线”,不仅承担了横琴口岸公共区域的卫生检查和消毒工作,还对接了过关旅客指引、体温检测和登记入境珠海的湖北籍旅客等多项任务。

右一:吴俊熙

当大横琴集团公司发出党员先锋支援队的召集令后,吴俊熙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某天值完班回到湾仔宿舍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吴俊熙接到了横琴新区疫情防控办的通知,需要人员到横琴医院了解某位出现症状的湖北籍旅客的情况。吴俊熙二话不说就跟另一位同事一起回到了岛上。在如此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吴俊熙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也从未跟家里人说过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内心的担忧。虽然还有10天,吴俊熙的值班工作就结束了,但是为了杜绝感染家人的可能性,吴俊熙还是希望等到疫情过去以后,自我隔离一段时间,再回家团聚。

 

“在口岸服务中心工作的每一位同事,都是如此认真负责,我并不孤单。”吴俊熙这样说道。

凌晨,坚守在岗位上的安保人员

图片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与疫情赛跑

致敬  最美“逆行者”

在国门检疫防线上,口岸服务团队的工作人员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扛起使命,相互鼓励与帮助,在最重要、最繁忙、最关键的时刻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守护着国门的平安与祥和。

逆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曙光,在这里,“你先休息,我来”,“没事,我不怕”,“没问题,我可以”是他们日常对话的“口头禅”,而特殊时期,“戴好口罩”、“测一下体温”更成了团队间高频出现的“温馨提示”。

“面对疫情,我们都会害怕,但我们没有退却,我们有责任把工作做好!”,横琴口岸物业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梅坚定地对同事们说道。

放心,我们在!

互帮互助、共同发力

是团队间的默契与担当

日夜守护、不曾退却

是敬业、是奉献

更是国门大爱

这不仅体现着敬业与奉献的价值追求,更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

勤快洗手 · 口罩必戴

见屏如面 · 在家呆着

拒吃野味 · 防护到位

向坚守一线的“国门卫士”致敬!

 
粤ICP备16033500号 版权所有 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Powerby GZMMDS

大横琴城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