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English

抗疫故事丨大横琴人“战疫”中的温暖与感动

发布时间:2020-02-11 14:47:00阅读:评论:0

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这么一群大横琴人,他们没有警服、没有专业的隔离衣,有的只是最基本的防护装备;面对疫情,他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大横琴人的使命担当,高效发挥“物业城市”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力量,在横琴口岸、自然村管理、垃圾清运、管廊武汉分公司等战“疫”前线,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这群最可爱的大横琴人,如钉子般钉在防疫第一线。他们所做的事,也许算不上经天纬地,但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坚定的笑容、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连缀成众志成城的长卷,成为了我们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

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每一个,都值得。

 

张梅:“面对疫情,我们都害怕,但不能退却”

张梅,大横琴城资公司横琴口岸管理中心项目经理。从2014年入职以来,张梅就开始了在横琴口岸的驻扎生涯,见证了口岸成长历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在口岸人眼中,她不仅是凡事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更是善解人意的“梅妈妈”。

对于接近10年没有在节假日回家的对张梅来说,24小时随时待命已成习惯。此次疫情爆发以来,张梅和团队在口岸“连轴转”已超过了半个月。

1月19至21日,横琴口岸平均日通关量接近5万人,22日起通关人数虽开始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疫情防控压力的持续加大——出入境大厅、洗手间等公共区域均每小时进行一次消毒,每天进行两次消杀;张贴相关提示、对出境人员做初次体温测量;对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进行健康申报登记,对出入境湖北籍及经过疫区的旅客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并由保安随车护送到横琴新区指定的酒店进行隔离期观察……这些繁琐而重复的事情,在这一刻,显得那么特殊和伟大。大横琴城口岸服务团队用自己的勇气、信心和担当,让横琴口岸的“关口”更安全,让我们的城市更温暖。

 

“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我们横琴口岸的小伙伴们。”

张梅提起横琴口岸团队,满是感动与自豪。疫情当前,大横琴口岸服务团队没有退宿,反而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最重要、最繁忙、最关键的时刻努力守护好出入境旅客的安全与健康,守护着国门的平安与祥和。因每日要面对大量的旅客、外来人员,甚至直接与可疑病例接触,一线工作人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梅妈妈,你不在,我们心里没底”,“梅妈妈,刚才有旅客发烧了,怎么办?”年轻组员的身心负担,张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忙碌工作之余,张梅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团队的心理导师,给大家做心理疏导、发放防护用品,进行相关防护知识培训。

“面对疫情,我们都害怕,但不能退却,我们有责任把工作做好!”,张梅坚定地说道。

 

黄韶丽:“我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集体在战斗”

黄韶丽,大横琴城资公司自然村管理中心副经理。自去年进驻横琴9条自然村、协助项目负责人统筹各村的社区服务以来,黄韶丽时刻关注着自然村里的任何“风吹草动”。本来就是横琴岛民的她对横琴各村的情况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如今疫情来了,黄韶丽那时刻警醒着的神经随即绷紧了起来。

9条自然村分散在横琴岛上,出入口多,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十分大,加上村内公寓、民宿和出租房较多,疫情的防控丝毫不能松懈。年初三一早,黄韶丽就自己驾车出门了。从对进入自然村的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到调配工作人员与村委社区轮流值守,再到对村民做宣传科普和思想工作,黄韶丽跟随值班团队一起,一事不落地完成得井井有条。为了做好防疫指导,黄韶丽联合值班经理位长建一起对全体员工开展消杀消毒和处理生活垃圾的培训,对自然村的每一个沟渠、沙井口、山边、康乐设施进行集中消毒。截止目前已累计消杀村居道路、下水道、垃圾屋、公共路面共361次。

防疫期间,自然村管理中心协助村委和社区在深井村民宿排查出了多名湖北籍旅客。为了做好隔离服务,深井村的客服员谢晓娟和保安队长苑书霞每天为在公寓隔离观察的湖北旅客做好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和送餐工作。员工的安全也牵动着黄韶丽的心,她要求团队在汇报当天值班情况的同时,必须仔细做好防护措施。直至其中一名湖北籍旅客确诊,黄韶丽立刻通知两人居家隔离,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1月30日起,9条自然村正式实行24小时“封村”。由于人员紧缺,黄韶丽向公司提出了支援需求。大横琴城资公司迅速召集了由党员、积极分子、团员和志愿者组成的40余人的先锋队,分为三组,从2月2日起每天支援自然村,守好每一个村口;并从其它部门紧急调用了140多个塑料水马,将该村口进行严密的封堵,所有人员从唯一一个村口进入,以便于开展测温、询问等服务。除了村委和社区人员的轮值外,自然村管理中心还为“封村”做好24小时的巡查保障工作。1月31日以来,黄韶丽跟随大横琴城资的管理人员驱车走遍了所有村子视察防疫情况,一天里最多走8条村,累计60公里的路程。

在开车巡村的时候,黄韶丽接到了女儿来自美国的问候电话。女儿嘱咐黄韶丽要少外出,但黄韶丽知道,特殊时期的自然村需要像她这样的人去服务大家。

“我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集体在战斗!”

黄韶丽知道,在她的背后,有来自大横琴城资公司整个团队给予她最强的支援。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

疫情当前,大横琴城资公司自然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时刻坚守在一线。2019年,他们因为横琴新区打造“物业城市”模式的号召而来到自然村,让村民第一次拥有了小区式的物业服务;2020年,他们牺牲春节团聚的时间、冒着感染肺炎的风险,从未把肩上“城市管家”的责任放下过哪怕一分一刻。正如市民留言所说的,“他们是普通村居管理人员,他们也是疫情面前的逆行者。”

 

张宏光:“总要有人做这项工作,我年轻,我顶上”

42岁的张宏光是大横琴城资公司的垃圾压缩车跟车员。在平均年龄偏大的大横琴城资垃圾清运组里面,他属于“年轻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小的他,早在2012年就开着小车、拉上拖车在横琴镇的街头,一个垃圾桶一个垃圾桶地清运垃圾。“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出来收垃圾啊!”类似的声音一直伴随着张宏光,但生性乐观的他从不介怀。

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后,张宏光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主动请缨为横琴新区安置湖北籍旅客的定点酒店清运生活垃圾。疫情隔离点的生活垃圾清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旦处置不当,将会造成 " 二次污染 "。第一次到隔离点收运垃圾的时候,公司的防护服还在紧急采购的路上。张宏光等人戴上口罩、帽子和眼镜,披上一次性雨衣,尽可能做好防护,就直接上岗了。每天清运完以后,张宏光都会仔细对车辆进行消毒,清运组同事也会对每条村的垃圾房、垃圾桶及企业单位的垃圾桶点进行清洗并做好消毒,保证垃圾房、垃圾桶点和专用垃圾桶的干净整洁。

“总有人要做这项工作,我年轻,我顶上!”

面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形势,张宏光深知对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置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尽管个人会面临接触病毒的风险,但也从未退缩。

新型肺炎防疫战打响后,大量的废弃口罩、防护用品甚至医疗废品成为了防疫期间的“特殊垃圾”。大横琴城资公司垃圾分类团队迅速投入工作,于1月28日起在横琴岛上的垃圾分类试点及大型公共场所布设多个口罩专用垃圾桶,包含机关单位、9条自然村、横琴镇、横琴新口岸、公共停车场、旅游景点、综合办公区、住宅小区等共计28个区域。并在智能化设备点及中转站张贴消毒及口罩使用指引流程,指引居民正常处理口罩及做好居家口罩消毒。

截至2月9日,大横琴城资在横琴新区共投放“普通无症状口罩专用桶”和“感冒症状口罩专用桶”95组共计190个垃圾桶。累计清运垃圾293车次共696.45吨,消杀垃圾压缩中转站54次、作业车辆774台次、压缩中转站公共厕所54次。

“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还能为防疫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光荣!”张宏光说。

疫情面前,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热爱运动的张宏光已经居住在粗沙环村十多年。疫情爆发之前,张宏光喜欢头戴各式各样的头巾,骑公路车上下班。自从年初五开始专人专车、定时定点收运三个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后,张宏光也放弃了运动的时间。据大横琴城资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主管叶敏介绍,张宏光等人从除夕至今已连续值班14天。为了减少其他员工的暴露风险,叶敏并没有安排别的人员轮值。

只要隔离点还有垃圾清运的需要,张宏光这班“清道夫”还会继续奋战在最脏、最累、感染风险最大的岗位,继续为横琴岛居民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最美“环卫防线”。

 

李成貌:“现场工作和员工防护哪个都不能停”

李成貌,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巡检主管。2016年入职管廊公司,李成貌是管廊公司开拓首个岛外运营项目的“拓荒者”之一。武汉封城的时候,31岁的李成貌正带领着管廊武汉分公司的值班员工坚守在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综合管廊内。老家就在湖北的李成貌,自疫情爆发以来,已经连续守在管廊接近半个月了。

“家里人虽然会担心,但现场工作和员工防护哪个都不能停啊!”李成貌说。

刚刚交付使用的雷神山医院,就位于黄家湖管廊附近,所有的供水供电都来自于黄家湖管廊。李成貌和所在团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现有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对管廊内部及路面情况及时排查,累计处理停送电4次及现场积水抽排6次,尽全力维护管廊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为保障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综合管廊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武汉分公司坚持每天对到岗人员进行测量体温排查工作,对离岗在家隔离人员做好情况跟踪,做好登记备案。截至目前,未发生人员感染疫情或安全事故等情况。

同时,武汉分公司员工坚持每天对全长10.1公里的综合管廊与电力隧道做好内外部设施设备巡查保障工作,多次配合管线单位进行入廊巡查作业和排水工作,在保护好员工安全的同时为疫区守护好“地下动脉”。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身处疫区的李成貌和管廊团队仍然选择坚守,而口罩和防护服就是他们全部的防疫“武装”。在李成貌的先锋引领下,这班最小年龄不过24岁的“地下先锋队”用自己年轻的肩膀扛起了黄家湖管廊正常运营的艰巨任务,为武汉防疫攻坚战保驾护航。

危急时刻,唯有担当,方显忠诚!疫情吓不到信心与勇气,大横琴人书写的一个个正能量故事,让这座城充满温暖。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下,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们行动起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战“疫”成功贡献大横琴力量!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粤ICP备16033500号 版权所有 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Powerby GZMMDS

大横琴城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