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English

智造未来,筑牢合作区绿色长城

发布时间:2022-04-06 15:01:00阅读:评论:0

一江相隔、两岸共融

地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尽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繁荣景象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

横琴地下还隐藏着

一个全国数智融合新典范

——

一网统管、大胆创新的

现代化城市综合管廊

 

近日,负责横琴管廊运维的大横琴管廊公司正式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管廊运营管理行业内屈指可数的高新技术企业,标志着横琴管廊的先进技术和运维管理已成为国内综合管廊的标杆。

 

 

今年全国两会频频提到综合管廊,《政府工作报告》更提出要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揭示了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的新机遇,也勾勒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坐标。从2010年5月打下第一根桩,到大横琴管廊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2年间,横琴作为全国智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运维领域的“排头兵”,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新型发展之路,不断推动智慧管廊运维科研成果规模化落地,其打造的数智“生态长城”擦亮了横琴名片,成为建设高水平智慧城市、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的新引擎。

“人防+技防”

 

开辟管廊运维转型新风口 /

走在合作区,没有遮蔽视野的空中“蜘蛛网”,道路两旁的电线和电缆也不见踪影。

 

通过规律分布的封闭式“小屋”进入横琴管廊,一座整洁敞阔、畅通无阻的“地下宫殿”呈现眼前这里集中敷设了电力、通信、冷凝水、给水等市政管线,同时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火灾报警等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功能,如同地下“神经网络”,源源不断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输送着水电等能源。

 

“一朝建成,百年运维。管廊设计、建设是一次性的,运营服务则是长期性的。”大横琴管廊公司总经理闫立胜指出,在运营管理行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屈指可数,技术研发和创新更多聚焦在设计、建设阶段,对后期管理运维的关注度远远不够。

图片

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管廊主要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效率低,故障率及维修成本偏高。“要让各类管线‘共处一廊’,并且‘相安无事’,日常运维不能拼人海战术,必须要加强‘人防+技防’。”在闫立胜看来,技术创新才是管廊运维发展的命脉。

 

自2013年综合管廊投入使用以来,横琴持续探索适合管廊运维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坚持自主创新、全栈自研,推动管廊运维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高新技术型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告别过去“无头苍蝇”式的人力巡查,运维员和综合管廊云平台上演着默契无间的“协奏曲”,后台接收预警指令进行精准定位,运维员予以处理,不多费一时一力,真正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管理。

“外引+内培”

推进管廊产学研用一体化 /

“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需要持续创新能力驱动发展的久久为功,更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作支撑。

 

公司成立之初,大横琴管廊公司便启动了智能化布局,携手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院校成立产学研基地,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是光纤技术研发的重点应用领域,两年多来,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在横琴管廊“落地生花”。目前横琴管廊主要应用了一套综合的光纤智能化体系设备,将传统的机械触发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感知技术,催生出全新的城市管控技术方案。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璜指出,“这是复旦大学近年来新工科建设的一个突出案例,横琴管廊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方面所体现出的自主研发能力,属于国内顶尖水平。” 

图片

 

在推动校企合作的同时,大横琴管廊公司执行“外引内培”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内部研发小组、科研开发机构和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对管廊管养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攻克性研究,共有16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团队研究的“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获得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横琴作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管廊建设的窗口,承担着为国家新一轮基础建设树立典型的历史重任。这种敢于争先、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既包括选择国内的顶尖技术,也包括在技术的产学研用模式上的全面创新。”唐璜介绍道

 

“先行+示范”

“数智长城”擦亮横琴名片 /

一廊通琴澳,共饮一江水。长时间以来,对澳供水供电等惠澳工程,为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民生基础。如果说,对澳供水、供电拉开了粤澳合作的序幕,那么智慧管廊运维则掀开了粤澳民生融合提速的新篇章。

 

保障廊内供澳管线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缆线管廊内敷设的供澳电缆和琴海东路敷设的供澳应急给水管道,避免了异常天气和施工破坏,为对澳供电供水提供了多重保障。”

图片

大横琴管廊公司管廊运行部经理黄祖煜指出,在近年来“天鸽”“山竹”等超强台风灾害中,横琴综合管廊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是当之无愧的“城市生命线”的守护者,为合作区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随着16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运维里程不断延伸,咨询、培训服务覆盖全国16个城市,联合制定智慧城市综合管廊国际标准,横琴综合管廊名片越擦越亮,填补产业技术空白、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的步伐大步加快,让合作区高质量发展“里子”更殷实,“面子”更敞亮

 

“秉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横琴综合管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水平、高质量运维,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了管廊建设运维的‘全国样板’,走出一条国内其他城市基础建设可供借鉴的典型路径。”唐璜如是评价道。

“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是“横琴方案”赋予合作区的四大任务之一。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下,横琴综合管廊正以创新、科技为引擎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参与行业技术变革与革新,提笔续写新时代城市运营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粤ICP备16033500号 版权所有 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Powerby GZMMDS

大横琴城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