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岸上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随着广东省委擘画万里碧道蓝图,横琴天沐河+芒洲湿地段入选为粤港澳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越来越多居民来天沐河碧道休憩漫步,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岛”图景。
高质量碧道建设是打造旅游型美丽海湾、建设幸福河湖、让居民共享治水成果的重要举措。位于大小横琴山之间,西接磨刀门水道、东连十字门水道,水域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天沐河碧道作为横琴重要的生态廊道,以水为纽带,以海绵城市、系统治理为建设理念,正在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态城市滨水景观带。
如何持续打造靓丽的水生态名片,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幸福河湖新画卷绘就一抹亮色?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的指导下,大横琴城资不断创新举措、探索护水长效机制,推动河湖治理再升级,助力合作区营造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图景。
近日,珠海新闻报道了天沐河碧道新引进的“治水”利器——“智能水面清理长臂船”。报道指出,科技赋能,提升精细化管护水平,让横琴天沐河水更清、岸更绿。
合作区首艘
“黑科技”助力天沐河河道保洁
引入“治水”利器
助力河湖治理再升级
在天沐河河面上,一艘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的船正在水面上来回航行,吸引了在场游客的注意。这是大横琴城资为持续强化河道生态治理,着力提升河道水质而最新引进的河道清污利器——“智能水面清理长臂船”。
污花、落叶、粉尘和藻类等细小的漂浮类垃圾一直是河道保洁清理难题,人工持捞网及夹子对各类垃圾进行清理时,不仅费时费力,且难以做到地毯式地清理细碎垃圾和油污。
与普通保洁船不同,“智能水面清理长臂船”拥有两条可伸缩的长长展臂,展臂前端各有一只引导器牵引,作业时,前端两边的引导器可引导展臂快速变换角度,伸展至河面有垃圾漂浮物的水域,大面积、自动化地将各式垃圾漂浮物“吞入腹中”,并且还能使收集到的漂浮物迅速沥干后出卸,进行及时处理。
约6小时
完成一次全覆盖保洁
“与往常工作人员在岸边或乘坐小船忙碌地在河道内打捞水面漂浮物的情况相比,使用‘智能水面清理长臂船’后的清洁效率明显高了不少。”大横琴城资水务管养中心项目副经理任伟楠介绍说,长臂船展臂的收集宽度为2-30m,每小时可覆盖100000㎡水域面积,只需一个驾驶员操作,约6小时即可在天沐河完成一次全覆盖保洁,清洁效率为传统作业方式的十余倍。如遇突发的河面污染以及台风天导致的大面积落叶情况时,可以比往常更及时高效地进行处理。
以智治水
助力河道水质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引进该款“黑科技”后,除了可以全面清理作业河面的各式细小垃圾外,还可以在常态化管护中不断收集油污及浮泥,持续推动水环境全面提质。此外,船上还安装有5G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导航识别、轨迹跟踪、远程定位等功能,记录作业频率及覆盖面积。“后续,我们会结合水利管养现状,尝试与大横琴城资城市智慧运营中心进行联动,结合工单系统进行科学调度和智慧管理,并总结输出河道保洁作业规范,不断完善天沐河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场的工作人员说。
久久为功
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画卷
近年来,在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指导下,大横琴城资围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持续做好天沐河碧道的管养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进一步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效。
除了采用近期新引进的“智能水面清理长臂船”清洁河道外,此前,为了做好水面保洁和巡查工作,大横琴城资还采用无人巡航保洁船、多旋翼无人机等创新技术,为保护和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大横琴城资将持续优化长效管护机制,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推动合作区河湖水质稳中有升,水环境水生态持续向好,为琴澳居民营造更多舒适宜人的城市绿色新空间,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转载请注明来自珠海大横琴城资公司。